在皇上重病倒床之际,甄嬛抓住了绝佳的机会,将孙答应与狂徒在花园里蓄情的事情告知了皇上。瞬间,皇上怒火狂涌,青筋暴起,怒喊道:“他们这是在等朕死吗?杀了他们,五马分尸!”
但最终,孙答应和狂徒并没有遭到五马分尸的厄运,而是有了相对不错的结局。其实,甄嬛并非想要孙答应的性命,她不过是用这件事来激怒皇上。她的目的达成了,而皇上却始终不知她真实的用意。
孙答应真如敬妃和甄嬛所言那么不堪吗?皇上病重之时,她却急忙寻求情郎,其实并非如此。别人口中的狂徒,只是一名宫中侍卫,原著中,孙答应是孙才人,而这名侍卫和孙才人自幼相识,算得上是青梅竹马。
那名侍卫虽然长相平凡,但对孙才人的身份毫不介意,孙才人也对侍卫的外貌心存不在意,二人自此早早走到了一起。甄嬛将这一切告知皇上后,却因愧疚难忍,甚至感到浑身颤抖。她心中难以承受,觉得孙答应与狂徒本是有情之人,如今因自己的曝光而不得善终,甚至还要赔上性命,甄嬛的同情之心油然而生。
展开剩余83%崔槿汐见状安慰甄嬛:“娘娘感同身受,心中不忍也是情理之中。” 甄嬛合掌回应:“皇上昨日喜怒无常,几番刺激心神,恐怕难以恢复。如今皇上重病,我先将孙答应和那侍卫送去冷宫,待几日趁乱将他们送出宫外,也算是给他们一个自在。”
不久后,皇上便去世了。此时,所有人都盯着新帝登基,其他事宜自然不受关注。甄嬛趁机悄悄放走了孙答应与那名侍卫,二人得以平凡生活,算是苦尽甘来了。
实际上,在后宫中,甄嬛放走的并不止这一对。也许孙答应与侍卫的事情便是甄嬛的故意安排,她让敬妃看见,再转述给自己,从而用此事来激怒皇上。那时,甄嬛最渴望的就是屠龙。
趁皇上身体虚弱,实施此计乃是最佳良机。或许一旦白白错过,等皇上恢复,甄嬛将永无出头之日。因此,她要从身体与心灵上对皇上来个双重打击,连出数招,使皇上无力招架。
那时的甄嬛看似高高在上的熹贵妃,实则非常危险,飞升与堕落只在一念之间。皇上卧病在床,唯让叶澜依喂药,但他已不再对甄嬛如初,那时心中明了甄嬛已变心。他命夏刈再赴六阿哥处采血,以再次进行血缘验证。
若非叶澜依及时发现,夏刈确实采到了六阿哥的足底血,验血结果一出,甄嬛便无法辩解,整个甄家也将遭受巨大的灾难。此时,她与皇上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境地。
甄嬛屠龙的计划迫在眉睫。她让人向皇上的药丸中下毒,虽不至于立刻致命,却慢慢侵蚀着他五脏六腑。她与叶澜依联手,让叶澜依将毒药喂给皇上,在不知不觉中使皇上中毒。
可见,慢慢下毒太慢,于是甄嬛安排了孙答应出轨的戏码,反正两人早已偷偷在一起,为了这出好戏,虽声名不佳,却双方都同意事后送他们出宫,得以永远厮守,谁还会在乎宫中名声呢?
她先是告诉皇上孙答应与狂徒的事,让皇上怒火中烧,随即又告知静和公主身世的秘密,此时皇上彻底气得吐血。或许一个小小的孙答应根本无法真令皇上难过,杀了了事便了,但眉庄与温太医却不一样,前者是端庄得体的妃子,皇上始终以蕙质兰心看待她,而后者是宫中多年的太医,想来往往也不可能与之相交。
连昔日最信任的女人都背叛了他,皇上心如千刀万剐。临终前,他心中也隐约猜测,甄嬛必然也背叛了自己,不必再查证,便打算惩治她。他伸手想拉床头的黄带子,“黄带子断,君死则有疑。”他想叫人,然而周围尽是甄嬛的人,皇上气数已尽,再无办法对甄嬛施加惩罚。
他拼尽最后一口气,也没能将黄带子拉断,最终离开了人世,因此甄嬛终于为允礼报了仇。多年来,她在皇上面前谦恭有礼,装作深爱,内心却早已对皇上心生厌恶,眼下皇上去世,她在某种意义上也算得到解脱。
此后,再无任何人会怀疑六阿哥的身世,她也可以坐上太后之位,统领六宫,再无需承受委屈,亦无须再提心吊胆。
对孙答应与狂徒的放行,是成全与感激,毕竟两人助甄嬛编织了一场好戏,助其增加了能杀死皇上的筹码,甄嬛以此来回报。
当然,她这样做也不仅是出于成全,还有对自己感情遗憾的补偿。她寻求的从未得至,初入宫时渴望皇上,却不过是作为纯元皇后的替身,经历“菀菀类卿”后心灰意冷,执意前往甘露寺修行。
在甘露寺,允礼对她展开狂热追求,她一方面想起自身身份,另一方面又想到胧月公主,终究不愿接受他。最终,她艰难地说服自己接纳了他,甚至真心爱上了果郡王,但等来的是果郡王的死讯,她为家族的事不得不重返宫中。
回宫后,果郡王竟然死而复生,她心中满是遗憾与不舍。这一生,她的情感从无完美,所以鸳鸯被拆散,是她最不愿见到的情景。
只要宫中存有有情人,她总会选择成全,就如孙答应与狂徒,都是她成全的对象。或许,她以这种方式来弥补曾经的失去,这样做能让她内心稍显安慰。
发布于:山东省